×

外墙弹性漆涂料施工规格和注意事项

有货之家 有货之家 发表于2024-10-12 04:53:53 浏览1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外墙弹性漆涂料越来越流行,因为在施工过程不会造成太多的材料浪费,工程也不复杂,所以外墙弹性漆涂料越来越受大家喜爱。然而外墙弹性漆涂料繁荣施工规格和注意事项是保护自己权益必须知道的。

外墙弹性漆涂料施工规格和注意事项

一、外墙弹性漆涂料施工规格

满刮腻子两遍,厚度1mm~1.5mm

一遍封闭底漆,两遍水性平涂型外墙弹性涂料面漆(两遍)涂膜干膜总厚度200цm

二、外墙弹性漆涂料施工品质及工期要求

1、涂膜年内,

不起块、不起泡、不长霉、不开裂、不剥落、不明显变色。

2、施工品质达到优良标准。

3、保修期2年。

4、单栋楼体外墙饰面施工工期,符合总体施工进度要求。

三、外墙弹性漆涂料施工工艺

基层清理——基层嵌补腻子,局部找平、缺损修复——满批刮第一道柔性耐水腻子、打磨——满批刮第二道柔性耐水腻子、打磨——滚(或刷)封闭底涂(一遍)——滚涂水性平涂型外墙弹性涂料面漆(两遍)、漆膜表面形成细微桔皮效果。

四、外墙弹性涂料施工及技术要求

1、施工准备

1)、进场机具准备

采用自备电动吊篮作业,吊篮进场数量应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安装完毕、自检合格后,应及时向监理单位及相关部门申请安全检查验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编制外墙装饰施工技术方案(或作业计画指导书)结合工程特点,编制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或作业计画指导书),并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

3)、进场原材料应按单位工程、检验批次检查、检测,不得以次充好,进场材料应与合同约定品牌相符。

4) 、涂料颜色根据设计要求厂家调色,经建设单位认可后留色样卡备查,每栋楼体外墙涂料应为同一批次生产供应,以避免产生色差。

2、施工顺序

外墙饰面施工为平涂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墙身、后其他 无论涂装哪种建筑涂料,无论采用什么施工方法(刷涂、辊涂、喷涂),都要先涂墙身后涂檐沟、雨漏管等。

2)、自上而下、分段分片 涂料进行涂装时要由房屋的上部向下部涂装,涂装时要分段分片。分段涂装要选择以分格线为界线限,分片涂装要门窗口、拐角处、雨落管等分界处作为起始点。

3)、首尾相接、方向一致 涂装时的段与段之间、片与片之间要首尾相接,

不要漏涂或重复涂装,涂装方向、长短要一致,搭接处要尽量少重叠,避免搭接处色差。

3、基层要求

1)、基层水泥砂浆抹灰基层应牢固,检查有无开裂、起砂、空鼓等现象,并应及时修复;

2)、基层应表面平整,立面垂直、阴阳角垂直、方正和无缺棱掉角,分格缝深浅一致且线角顺直、勾缝密实,滴水线顺直、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3)、基层应清洁,及时清理基层表面灰尘、浮浆及油迹;

4)、基层应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基层的pH值不得大于10;

5)、分格缝留设位置应按设计要求保持一致,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外墙涂饰前,应对基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涂饰施工。

4、外墙腻子的批刮

1)、检查腻子的表现品质,粉状腻子应按说明书比例,加水搅拌均匀。

2)、基层嵌补腻子,填补凹坑、铲平凸出物,对蜂窝、麻面进行预处理。基层应进行必要的养护,不能过于潮湿,但也不能过于干燥。。

3)、满刮第一道腻子,从上向下 披刮,厚度控制在0.5~1.0mm左右。。

4)、满刮第二道腻子,两遍腻子的间隔时间不能过短,一定要在第一道腻子干燥后。

5)、每遍腻子的打磨,腻子基层干燥后,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腻子通常是将砂纸包在打磨块垫上,往复用力推动垫块,控制打磨的平整度。

6)、勾缝修整施工:外墙面分格缝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抗裂砂浆代替)勾缝,U型分格缝宽25mm,深10mm,表面采用外墙弹性涂料涂刷;批刮墙面第二道腻子时,对分格缝采用腻子再次勾缝、砂纸打磨,要求缝深均匀、线角顺直。

7)、检查腻子基层的平整度,应无显著刮痕,无粗糙感觉。

5、封闭底漆

要用专用封闭底漆施工: 清理基层浮尘,辊(或刷)涂性封闭底漆,根据天气情况和产品要求合理稀释,防止因蒸发过快而使底涂布不均匀;底漆的涂刷需做到不露底、全部遮盖 ,增强墙体与面涂的粘合强度及防水功能;底漆的颜色应选择同主材相近的颜色。

6、外墙弹性涂料滚、刷

1)、检查外墙门窗周边土建收口是否到位、阳台栏杆安装是否完成,外墙空调穿线预留洞口、卫生间外墙排气预留洞口有无遗漏、墙面细部节点是否处理完毕等;外墙面落水管、天燃气立管等是否安装到位;分格线勾缝是否均匀、顺直,确保墙面整体美观;

2)、待底漆涂膜干燥后(技术间歇时间按选用底漆要求),采用滚涂进行施工,漆膜表面形成细微桔皮效果,均匀一致,避免因厚薄不均产生光差;面漆采用两遍滚涂,两遍滚涂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应确保总涂层涂膜厚度要求,以保证涂膜品质;面层涂料根据天气情况和产品要求合理稀释;涂料应尽量一次性由生产厂完成,以保证该批涂料色彩的一致性;阳角处理要求横平竖直,有色彩交叉、变换的阴角线以及窗边线等处,必须要预粘贴美纹纸;保证表面无明显接槎、漏涂、透底、流坠。

3)、分格缝表面饰涂同大墙面,并与大墙面同步施工。

7、成果保护

1)、外墙弹性涂料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门窗、金属栏杆的保护,严禁吊篮升降或外墙饰涂作业过程对门窗、栏杆的撞击;

2)、涂层每次施工完毕后,应加强保护,避免人为产生二次污染;

3)、施工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对不需要涂刷的部位保护遮蔽好;

4) 、高温天气及雨天应有遮阳、防雨措施。

8、其他要求:

1)、外墙涂料施涂适宜温度为5℃~40℃,应避免在温度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时施工;大风、下雨及有污染性物质的环境不宜施工。

2)、产品包装标准为《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T3491-92,包装上应明确产品型号、颜色及色号、稀释比例及稀释溶剂类型(需稀释的) 、储存期、容量、商标、生产厂家等。

9、验收标准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品质验收规程》GB/50210

《外墙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50-046

《无机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J/50-103-2010

分格缝深浅一致且线角顺直、勾缝密实,滴水线顺直、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3)、基层应清洁,及时清理基层表面灰尘、浮浆及油迹;

4)、基层应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基层的pH值不得大于10;

5)、分格缝留设位置应按设计要求保持一致,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外墙涂饰前,应对基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涂饰施工。

4、外墙腻子的批刮

1)、检查腻子的表现品质,粉状腻子应按说明书比例,加水搅拌均匀。

2)、基层嵌补腻子,填补凹坑、铲平凸出物,对蜂窝、麻面进行预处理。基层应进行必要的养护,不能过于潮湿,但也不能过于干燥。。

3)、满刮第一道腻子,从上向下 披刮,厚度控制在0.5~1.0mm左右。。

4)、满刮第二道腻子,两遍腻子的间隔时间不能过短,一定要在第一道腻子干燥后。

5)、每遍腻子的打磨,腻子基层干燥后,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腻子通常是将砂纸包在打磨块垫上,往复用力推动垫块,控制打磨的平整度。

6)、勾缝修整施工:外墙面分格缝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抗裂砂浆代替)勾缝,U型分格缝宽25mm,深10mm,表面采用外墙弹性涂料涂刷;批刮墙面第二道腻子时,对分格缝采用腻子再次勾缝、砂纸打磨,要求缝深均匀、线角顺直。

7)、检查腻子基层的平整度,应无显著刮痕,无粗糙感觉。

5、封闭底漆

要用专用封闭底漆施工: 清理基层浮尘,辊(或刷)涂性封闭底漆,根据天气情况和产品要求合理稀释,防止因蒸发过快而使底涂布不均匀;底漆的涂刷需做到不露底、全部遮盖 ,增强墙体与面涂的粘合强度及防水功能;底漆的颜色应选择同主材相近的颜色。

6、外墙弹性涂料滚、刷

1)、检查外墙门窗周边土建收口是否到位、阳台栏杆安装是否完成,外墙空调穿线预留洞口、卫生间外墙排气预留洞口有无遗漏、墙面细部节点是否处理完毕等;外墙面落水管、天燃气立管等是否安装到位;分格线勾缝是否均匀、顺直,确保墙面整体美观;

2)、待底漆涂膜干燥后(技术间歇时间按选用底漆要求),采用滚涂进行施工,漆膜表面形成细微桔皮效果,均匀一致,避免因厚薄不均产生光差;面漆采用两遍滚涂,两遍滚涂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应确保总涂层涂膜厚度要求,以保证涂膜品质;面层涂料根据天气情况和产品要求合理稀释;涂料应尽量一次性由生产厂完成,以保证该批涂料色彩的一致性;阳角处理要求横平竖直,有色彩交叉、变换的阴角线以及窗边线等处,必须要预粘贴美纹纸;保证表面无明显接槎、漏涂、透底、流坠。

3)、分格缝表面饰涂同大墙面,并与大墙面同步施工。

7、成果保护

1)、外墙弹性涂料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门窗、金属栏杆的保护,严禁吊篮升降或外墙饰涂作业过程对门窗、栏杆的撞击;

2)、涂层每次施工完毕后,应加强保护,避免人为产生二次污染;

3)、施工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对不需要涂刷的部位保护遮蔽好;

4) 、高温天气及雨天应有遮阳、防雨措施。

8、其他要求:

1)、外墙涂料施涂适宜温度为5℃~40℃,应避免在温度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时施工;大风、下雨及有污染性物质的环境不宜施工。

2)、产品包装标准为《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T3491-92,包装上应明确产品型号、颜色及色号、稀释比例及稀释溶剂类型(需稀释的) 、储存期、容量、商标、生产厂家等。

9、验收标准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品质验收规程》GB/50210

《外墙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50-046

《无机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J/50-10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