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企业如何应对生产能过剩的问题
过剩生产能力是指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有一个著名且颇具争议的结论,即在这种市场结构下的厂商往往会在还有过剩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生产。要知道,消费能力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当供过于求时,企业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应对:争取市场,扩大销售,将多余的产品销售出去裁员,降低生产规模或者销毁过剩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卖不出去,而且利润在过剩之前就已经获得,这部分过剩的产品,意义也不大了,如果送给别人,只能影响下一个生产周期的销售,除非你以后不再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或该产品已经被淘汰,流入市场也不会影响你以后产品的销售。
西方国家通常首先采取扩大销售的方法,争取市场,从而促进了国际经贸交流,产生了全球化。西方国家一般不采取裁员的方法,因为有工会和法律的存在,不允许因这个原因增加失业率。如果产品卖不出去,他们会选择销毁,例如前段时间的法国奶农,因为市场收购价格低,就把牛奶倒进河里(价格低是因为生产过剩,消费不了)。还有以前美国谷物(如玉米)生产过剩,就喂猪或烧毁。
问题二: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后一种状态才是过剩状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如何理解产能过剩,目前国内学者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产能过剩是一个总量概念。产能是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拟建生产能力的总和,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以钢铁行业为例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设备数量相加,就称其为产能,因为钢铁行业是多工序连续作业的,而且还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综合条件具备,才能实现生产。另外,从全世界情况看,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时产能发挥85%左右就是正常状态,就不能称之为产能过剩。
第二种,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产能是否过剩,不能只看生产能力和可能的总供给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个变量,不容易准确测定。因此,认定产能过剩,需要在纵向对比产量增长过快、过猛的同时,还应同时指出在什么范围内、在多长的时间区间、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第三种,产能过剩是一个结构性概念。同样的产能,质量不同、档次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差显著。因此,要对行业产能进行结构细分,确定生产能力超额供给的领域和范围。
对微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是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跌,效益大幅下滑。年中以来,由于产能过剩及需求增长的放缓,钢铁价格大幅下跌,与3月份的高点相比,至10月末钢铁价格跌幅超过了30%。与此同时,许多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效益明显下滑,前10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回落52.2个百分点前10个月水泥和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0.6%和36.7%另外,石油加工、化纤制造、建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利润均为负增长。
二是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成本上升。3月份以来,工业产品销售率有5个月出现同比下降,其中8-10月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与此同时,企业库存量明显增加,1-9月份,39个工业行业中有16个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钢铁、石油化工和化纤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30%。
三是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531.7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钢铁、石油加工、化纤等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接近或超过1倍。1-10月累计,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22.37%,比上年同期扩大0.41个百分点。
四是开工不足,资源闲置浪费。目前已经出现明显过剩的行业如铁合金、电石行业企业开工率已降至不到一成钢铁行业的能力利用率在逐步下降。总体来讲,当前经济运行开始出现“宏观喜、微观忧的现象。
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首先,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9月份以来,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出现近三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增长均在加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各种工业产能的集中释放,使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通货紧缩压力在逐渐加大。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都会给宏观经济持续增长造成较大危害。
问题三:中国产能过剩是如何形成的 怎么化解
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素质,来解决产能过剩,这是一条途径。
第二,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一批产能过剩。
第三,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
第四,我们鼓励我们的企业到海外去发展,转移一批产能。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我们将努力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职工的权益,使得我们经济发展能够进一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
问题四:产能过剩如何解决不能简单效仿西方!
前几次写了关于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问题,其中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大面积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来源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在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海外市场急剧缩水的现状,同时也反映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的局限性。关于产能过剩带来问题的严重性实际上是很多工业化国家都面临过的,当经济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国家一旦遇到经济危机,产能过剩问题立刻凸显。其根本因素在于国内或者是国外消费市场的萎缩,例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金融海啸时遇到的问题就是国内市场而日本和德国在金融海啸时遇到的问题就来源于国外消费市场。我国作为最大的出口国,当戴上最大外汇储备国家的光环之外,同时也注定了危机时候产能过剩问题的严峻挑战。
欧美各国遇到产能过剩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主要有几个措施!首先关闭过剩产能,例如去年通用出售悍马,福特出售沃尔沃等等!但是注意,生产线并未关闭,也未带来最为担忧的工人失业问题。因为收购一方必须解决相关问题,这句相当于把这些包袱甩给收购方。未实现收购的企业呢坚决关闭!悍马生产线被关闭就是一个例子。
其次,对于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关闭产能以后,给予该行业或是该企业以税收和政策优惠,大规模减税。这样有利于减少企业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恢复经济。利用影响相对较小的行业帮助这些过剩产能行业,参与其重组的方式,通用破产重组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对于劳动就业者采用补贴的方式维持其收入,并且采取就业培训的方式使其尽快融入社会经济活动之中。这样就能使得劳动就业者不至于因为生存问题带来社会动荡。所以,产能过剩问题会在市场慢慢恢复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由于经济活动自身的规律性,产能过剩问题无法根除。
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可以向欧美国家那样解决吗可以!但要注意的是绝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因为我国面临的具体情况和欧美国家不同。第一,欧美国家目前出现的只是某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并且并非是民生必需品行业的过剩。我国面临的是固定投资型经济带来的全面产能过剩,过剩行业多达几十个,并且都是拉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行业(钢铁,水泥,新能源等)。如果我们果断全面关闭产能过剩行业,那么带来的就是全面经济停滞。这是无论如何现在的中国不能承受的。第二,欧美经济经过战后的几十年发展,主要都完成了有制造经济像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变。所以制造行业的产能过剩给其经济带来的影响不是致命的。即使像德国这样的出口为主的国家,也未出现全面的产能过剩问题。我国与之完全不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利润在金融海啸退去之后留下的几乎全是全面过剩产能,并且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对于出口的依赖是的产能问题严重而畸形。所以我们不可能全面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至少短时间不能完成。第三,关于对于相关过剩产能补贴的问题,也不现实。因为国内目前过剩行业太多,并且“大跃进思维使得刚刚上马的新能源产业马上产能过剩。此外除了中央 外,地方 的财政基本都处于大量负债状态。土地财政带来的巨大财政收益被地方 继续投入到土地和基础建设上继续投机,所以地方 基本上现金流都处于枯竭状态。它们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对于金融系统“贷款的依赖。这样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累积。中央 也同样如此,不断推出的经济 政策和“某某下乡使得中央 赤字不断增加。这样除了不可取的印刷货币政策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