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工艺包含多个步骤,下面是对这些步骤的详细阐述:
1. 施工准备:
材料要求:使用不低于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砂(含泥量小于3%)、粒径在5~40mm的碎石或卵石(含泥量小于1%),以及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清水。
钢筋: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级别和直径。
接桩材料:低碳钢制成的钢板和螺栓,以及硫磺胶泥。
机具:制桩、运输、沉桩等所需的机械设备。
作业条件:确保原材料合格,预制场地符合要求,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完成。
2. 制桩:
工艺流程:现场布置、整平压实、制作胎模、绑扎钢筋、支模、安装吊环、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叠制、再次养护至起吊强度、运输和堆放。
钢筋连接:主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并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从桩顶向桩尖连续浇筑,确保密实。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蒸汽养护后增加自然养护天数。
重叠法:桩的重叠层数不宜超过四层。
3. 运输和堆放:
运输:使用垫木支垫平稳,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长桩应使用活动支座。
堆放:按规格、桩号分层叠放,垫木与吊点在同一纵断面上,且上下对齐。
4. 试桩:
目的:确认实际地质与设计资料是否一致,记录不同桩的施工数据。
内容:每米锤击数、最终贯入度、总锤击数、桩顶标高、接桩时间、沉桩时间等。
5. 沉桩:
程序:放桩位线、布设桩点、桩机就位、校正垂直度、打桩、测量桩顶标高、移钻机。
定位:从建设单位给定的基线开始,与控制平面位置的基线网相连。
打桩顺序:密集桩群宜从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先深后浅、先大后小。
方法:送桩法、内(外)射水法、静力压桩,均需符合特定规定。
以上步骤确保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