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筋直径 (mm)的平方乘以 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 (Kg)=钢筋的直径 (mm) ×钢筋的直径 (mm) ×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 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
Φ22=2.98kg
Φ25=3.85kg
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 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 Φ14 至 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 理论重量 W(kg/m)
扁钢、钢板、钢带 W=0.00785×宽×厚
方钢 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 2
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 --壁厚)
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 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 +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 W=0.00785×腰厚[高+f(腿宽 -腰厚) ]
槽钢 W=0.00785×腰厚[高+e(腿宽 -腰厚) ]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钢筋的公称横截面面积与理论重量表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 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 03G101-1 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 ≥Lae 且≥0.5Hc +5d,为直锚,取 Max{Lae ,0.5Hc +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 ≤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 Max{Lae ,支座宽度 -保护层 +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 Max{Lae ,0.5Hc +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 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 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 /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 2×保护层+梁高 -2 ×保护层)+ 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 /加密区间距 +1)×2+(非加密区长度 /非加密区间距- 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
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
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 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 8d。
7、吊筋 吊筋长度= 2锚固+2斜段长度 +次梁宽度 +250 ,其中框梁高度 >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