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的意思是指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泛指床。
拓展知识:
起源:右半边上半部分“冃,表床罩(冃,表示蒙套)羽表床单的羽饰。榻,篆文(木,床、床罩与羽饰),造字本义:古代王公贵族有精致床罩和羽饰。
榻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卧具之一,“榻是古代的一种家具,其形制为长方形,四面没有围栏,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早期主要是作为坐具使用,到了后来才演变成可以作为卧具使用。
我们可以在唐朝时期的古画中看到它的身影。当时的榻比较随意,可以放在床上、地上或者在院子里乘凉。
到了明朝时期,榻开始形成了固定的形制。它的高度增加了,四周加上了围板,并且被称作罗汉榻或者罗汉床。相比古代的榻,现代的榻已经有了一定的区别。
古代的榻是一种轻便的家具,可以随意搭放。后汉书中记载有一位文人专门为了招待他的朋友准备了一张榻。这张榻平时挂在墙上,朋友来访时就可以摘下来使用。这位朋友走了以后,他会把榻挂回到墙上,由此形成了“下榻的词语,表示对尊重的人提供住宿。
王勃在其名篇《腾王阁序》里曾提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榻。陈藩之榻很有名,《后汉书·徐稚传》说:“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藩为太守,以礼请署公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藩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专门为志向高洁之士设榻而留宿,“去则悬之,客人走了就挂在墙上了。“陈藩之榻成为一种荣耀,能去到“陈藩榻上一躺,也会身价百倍。
现代人经常用“下榻一词来表达住宿的意思,比如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下榻国宾馆等。这个词语的使用方式源自于古代榻的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