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的读音:sǔn mǎo。
榫卯释义: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也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被称作红木家具的“灵魂,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榫卯的分类:
第一类:
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第二类:
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第三类:
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榫卯的应用:
建筑: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桁檩(桁架檩条)、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家具:
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结构,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