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离子含量实验如下:
实验目的:
了解样品的制备的方法。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
掌握分析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数据处理。
学习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日常维护。
实验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定元素的方法.它是基于在蒸汽状态下对待测定元素基态原子共振辐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将待测元素的分析溶液经喷雾器雾化后,在燃烧器的高温下进行原子化,使其离解为基态原子。
空心阴极灯发射出待测元素特征波长的光辐射,并经过原子化器中一定厚度的原子蒸汽,此时,光的一部分被原子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的大小与待测元素的原子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到待测元素的含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移液管,容量瓶(50 ml),洗耳球,烧杯。
2.试剂。
稀硝酸,铜标准溶液(100.0μg/ml),水样。
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准确移取0.2ml,0.4ml,0.6ml,0.8ml,1.0ml100.0μg/ml的铜标准溶液于50 ml容量瓶中,然后用稀硝酸稀释至刻度。
2.灯电流的选择。
灯电流低、谱线变宽,无自吸收,但强度弱:灯电流高谱线轮廓变坏,灵敏度降低。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灯电流。喷雾适当浓度的待测元素溶液,改变灯电流,绘制吸光度—灯电流曲线。每测定一个数值后,仪器必须用试剂空白重新调零。
3.燃烧高度的选择。
上下移动燃烧器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高度,应使光束通过火焰中原子浓度高的区域。在点燃火焰的情况下,喷雾待测元素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
4.光谱通带的选择。
一般元素的通带为0.5~0.4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可将共振线与非共振线分开。选择通带除应分开最靠近的非共振线外,适当放宽狭缝,可以提高信噪比和测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