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的测定通常采用两种主要方法:终点法和动力学方法。
终点法通过测定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来评估酶活力。例如,α-淀粉酶活力测定中,碘与淀粉反应产生蓝色,淀粉酶的加入会使其反应消失,呈现红棕色。颜色消失的时间越短,酶活力越高。碘对淀粉颜色反应的消失时间可反映酶的活性强度。
动力学方法则关注一定时间内化学反应的量。具体包括:
比色法:适用于产物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稳定有色溶液的情况,如蛋白酶活力测定,通过酪氨酸与福林试剂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酪氨酸量成正比。
量气法:适用于产生气体的酶促反应,如氨基酸脱羧酶和脲酶活力测定,通过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来评估酶活性。
滴定法:适用于产物为酸性物质的反应,如脂肪酶活力测定,通过脂肪酸增加量来衡量酶的活性。
分光光度法:利用底物和产物的光吸收特性,直接测量反应中底物减少或产物增加,广泛用于氧化还原酶活力测定,如NADH2和NADPH2的测定。
放射测量法:常用同位素标记底物,通过分离和测定放射性产物来判断反应速度,如脲酶活力测定中尿素的14C标记。
酶偶联分析:对于无法直接测定的酶,可利用工具酶进行连续反应,如己糖激酶活力测定,通过测定NADH或NADPH的吸收光谱变化间接测量。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酶偶联分析时,工具酶必须纯度高且具有高度专一性,以避免干扰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