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速效钾的测定是指土壤速效钾包括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测定时常用的提取剂是中性乙酸铵。
乙酸铵作提取剂是利用铵离子与钾离子的水化半径相近、水化能相似的特性,将交换性钾交换下来,且不至于使矿物层间的非交换性钾释放出来。
而且乙酸铵有较强的pH缓冲性,不致引起由于土壤样品酸度变化而导致浸提交换性钾量的差异,浸提结果稳定,不随提取时间和淋洗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待测液中钾的测定用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ICP法进行。
作物在生育过程中吸收溶液中钾,当交换性钾下降到一定水平时,非交换性钾开始释放出来,在盆栽耗竭中可以看出植物吸收的钾可以是交换性钾的几倍。因此,速效性养分的测定值,仅是供互相比较的相对值,无绝对含量的意义。
单凭速效性钾含量不够,还应同时考虑缓效性钾。当2个土壤交换性钾含量相近,而缓效性钾含量不同时,缓效性钾含量高的土壤,钾肥往往效果不显著,缓效性钾低者,则相反。当前根据有关养分有效性和吸收新概念,认为交换性钾并不是钾的有效度的良好指标。
以土壤速效钾作为钾素指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速效钾含量容易受施肥、温度、水分、作物吸收等影响而变化的数值。因此,不同时期采集的样品难以严格对比。
②土壤性质(质地、矿物类型)差异较大的土壤所结持的钾的有效性各异(粘性、砂性)。
③由于作物耗竭吸收,土壤速效性钾降到某一“最低值以后不再降低,例如70mg·kg ’K→降到40mg·kg 'K,能维持交换性钾最低能力,也就是钾的缓冲能力,不同土壤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