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若超过15度,大多数人即可察觉,超过30度时则可能导致人们产生厌恶感。我国标准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浑浊度是描述水样光学性质的术语,用以表现水的清澈与浑浊程度。它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评估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判断水处理技术状态的关键依据。浑浊度的降低意味着水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能提高消毒杀菌的效果,还有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通常是由有机物引起的,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强或工业污染的结果。公共供水臭味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肉眼可见物:肉眼可见物指的是水中存在的、能用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5、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并在一定时间后,仍留在水中的氯量。余氯能在水中持续发挥杀菌作用,以防止供水管道自身的污染,确保供水水质。
6、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的氧量。化学需氧量越高,表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7、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0个。
8、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指标菌。检出总大肠菌群的情况可以表明水是否受到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净化过程中,如果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达到饮用水标准要求,说明其他病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规定每升水中总大肠菌群数量不应超过3个。
9、耐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能更准确地反映食品受到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