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中钠含量约为40~44mmol/kg,其中细胞外液占44%,细胞内液占9%,骨髓占47%。体内钠分为交换性和非交换性,前者占75%,后者占25%,主要沉着在骨骼中。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以及肌肉活动至关重要。
维持细胞内外钠浓度差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即Na+-K+泵)。体内钠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调节实现,这涉及到多种激素的作用。
血清钠测定的参考值为136~145mmol/L(136~145mEq/L)。血清钠水平异常可能涉及多种因素:
血清钠降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钠的丢失,如通过胃肠道(呕吐、腹泻、肠瘘管)。
高血糖,如糖尿病,导致血浆渗透压增加,细胞内水向外转移,引起血浆稀释,钠浓度降低。
高温并大汗导致的钠丢失,尽管可能伴有失水,细胞外液的浓缩作用可使血清钠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高脂血症,由于血清中脂质增多,钠浓度下降,但总体钠量并未减少。
急性严重感染可能导致低血钠,原因可能与气体液和电解质调节不全相关慢性感染,如肺结核,也可能出现低血钠,可能因细胞代谢障碍,钠离子进入细胞导致轻微低血钠。
慢性肾功能不全,如尿毒症,血中尿素浓度增加,为了维持血浆渗透压,水从组织间移向血液,导致钠被稀释而降低同时,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肾脏保钠能力减弱,钠的内稳态机制变得脆弱。
内分泌疾病,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削弱肾脏保钠作用,水和钠从肾脏丢失。
肝硬化常伴有低钠血症,可能与反复放腹水或使用利尿剂有关。肝硬化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可能升高,也是导致血清钠降低的因素之一。
脑部疾病,如脑炎、脑脓肿、脑脊髓膜炎、脑外伤、脑出血等,也可能导致血清钠水平降低,与神经体液因素有关。
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能发生低血钠。
血清钠增高的原因可能包括:
体液容量减少,如脱水。
肾脏疾病,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导致钠和水潴留,但同时伴有水潴留,临床检测血清钠可能无明显变化。
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高血钠柯兴综合征可能导致轻度血清钠升高,或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肾小管钠重吸收亢进,引起血清钠偏高。
脑损伤导致的高钠血症,由于渗透压调节中枢障碍,成为外伤性尿崩症,尿不能被浓缩,液体丢失,血清钠增高,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低渗尿。即使大量补水也难以使血清钠恢复正常。
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血清钠测定在临床中的意义及其异常情况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