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含量测定过程包括仪器装置准备和测定法实施两大部分。首先,准备一套包括吸收器、量气管、平衡瓶等的精密仪器。具体步骤如下:将铜丝节放入吸收器A中,加入氨-氯化铵溶液直至充满A并部分留于C中,然后注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至平衡瓶J,通过操作确保溶液充满F并进行调整。接着,将量气管与吸收器通过橡胶管连接,进行气体导入和吸收。
测定法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通过连接供试品钢瓶和减压阀,使用减压阀控制氧气流量,待量气管充满本品后关闭活塞,再调整气流强度,通过橡胶管与气体进出口连接,进行气体交换,最终将平衡瓶内的供试品导入吸收器中,通过震荡吸收氧气。后期阶段,通过关闭活塞,将剩余气体导入量气管中,读取量气管内液面刻度,以计算供试品的氧含量。
为确保氧完全被吸收,需重复上述操作,自“转动G接通量气管与吸收器,举起平衡瓶起,依法操作至剩余气体体积稳定,且二次差不大于0.05ml。在检查或测定前,应确保供试品钢瓶在试验室温度下放置6小时以上,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氧含量测定过程中,关键在于精确控制气体流量、确保仪器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以及操作的规范性。通过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环境条件,能够有效提高氧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扩展资料
氧,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酸形成者。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透镜把太阳光聚焦在氧化汞上,发现一种能强烈帮助燃烧的气体。拉瓦锡研究了此种气体,并正确解释了这种气体在燃烧中的作用。氧是地壳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元素,在地壳的含量为48.6%。单质氧在大气中占23%。氧有三种稳定同位素:氧16、氧17和氧18,其中氧16的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