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类型故障现象故障原因责任判定
一.短路(电池内部一格或多格形成放电回路)1.电压10V左右或10V以下。1.极板弯曲变形,造成正负极板接触短路。制造不良
2.六单格中其中一格或多格电解液无比重2.有铅粒落入电池组中,正负连接形成回路。
3.用容量测试表放电单格冒泡严重。3.漏插隔板或隔板移位、隔板破损。
4.充电时某单格温度高,早冒泡,充电后不存电。4.电池表面不清洁或有杂物造成串联电池之间短路或达铁。使用不当
5.过充电造成极板活性物质脱落。
二.断路(蓄电池单格之间或引出端子连接断裂)1.用电压表检查电池无电压。1.端子极柱或极群组间熔接不良。制造不良
2.放电时电流表指引异常不稳或几乎没有电流。2.穿壁焊开裂。
3.用容量表放电时,断路处有大量气泡冒出(有异味之气体)。
4.如系端子极柱断裂,用手敲击断裂端极柱处会发出'卜卜'的响声,放电时断的端子发热(两端子对比)。3.外部短路或长时间大电流放电极柱熔断使用不当
5.不能充电或充电电流微弱。
三.反极(整只电池或其中一格出现极性颠倒)1.新电池加液后,开路电压只有8V左右,或电压成负值。1.装配问题制造不良
2.电池已正常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电池出现反极。2.不同型号或成色电池串联使用,造成单只电池反充电使用.维护不当
3.电池充电后正负极性颠倒。3.用户充电时误将电池极性接反。
四.极板硫酸化(单格或整只电池极板形成不可逆转的大颗粒硫酸铅)1、加液后,单格电解液密度降低,甚至有白色沉淀物。1.极板化成不均或单格污染受潮。不良或保管不当
2、单格电解液比重偏差大,充电初期电压很高,充电过程中温度高,单格反映剧烈。2.电解液不纯或电解液污染。使用维护不当
3.长期过放电或放电后未及时充电
3、充电后电压正常,放电容量低、不存电。4.长期充电不足。
五.电池爆炸1、蓄电池槽盖明显脱离。1.蓄电池内部断路或短路打火。使用维护不当
2、蓄电池外壳呈撕裂状破损。2.充电电流过大或蓄电池通气孔堵塞。
3、蓄电池充电或车辆长途行驶后有火星接近蓄电池。
4.蓄电池外连接线接触不良,打火引起蓄电池爆炸。
六.过充电(充电电流过大或长时间大电流充电)1.池壳色泽变暗。1.车辆电压调节器设定值高(12V汽车电池充电压应为13.8-14.4V)使用不当
2.隔板变黑。2.车辆充电电压调节器失控。
3.电解液面降低或呈现红色。3.人为长时间大电流充电。
4.极板活性物质严重脱落。
5.解剖电池见正板栅严重腐断。
七.过放电1.开路电压在10V以下,(指12V电池,6V电池减半)1.电池充电不足而继续使用。使用不当
2.电解液比重在1.15以下。2.车辆用电线路发生了短路。
3.极板严重硫化3.车辆不使用时用电器未关掉4.车体充电调节器电压太低(低于13.8)
4.解剖电池见正负极板活性物质坚硬结实,一折就断。5.长时间放置未及时充电。
5.电池不存电。6.用户往电池内加入杂质超标的电液,或其他物质,造成电池自放电严重。
八.注液不当完全充电后,电解液比重过高或过低,或电解液颜色异常用。1.初注液比重过高(超1.290 25℃)使用不当
2.加入不合格的电解液或电池内掉入异物。
3.使用过程中液面降低,补入了硫酸液或不纯洁的水
九.失水液位低于'液面下限'甚至低于极板上端面。未及时补充纯水。维护不当
十.漏液1.无明显撞击,电池槽盖之间漏液。壳与盖之间热封接触不良制造不良
2.壳体或端子撞击,摔打或挤压而引起撞伤,使电池漏液。用户搬运.安装或其他意外造成。
3.用户行为致使电池损坏。用户造成
十一.寿命终止1.池壳底部活性物质脱落较多。电池使用期限已到。使用期限已到
2.池壳色泽变暗,明显陈旧。
3.隔板变黑,充电时电液混浊。
4.板栅腐蚀。
5.充电后有电压,放电电流小。
(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