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体增强型防水材料施工工艺详解
在实施胎体增强型防水材料的施工过程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以确保防水效果的卓越和结构的稳定性。首先,防水涂料的施工采用多遍涂布策略,每层胎体增强材料需在涂料干燥成膜前铺设,确保涂料厚度的控制,下层涂料厚度不得少于0.5mm,且不超过1mm。最上层涂层需至少两遍,厚度不得低于0.5mm,确保涂层均匀且表面平滑,干膜总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
在涂料防水层的收头处理上,采用专业的方法,既包括多遍涂刷防水涂料,也包括密封材料的封严,确保节点部位如伸缩缝、排水孔、转角的防水性能。胎体增强材料的铺设需平整,无气泡,与涂料紧密结合,确保涂料完全浸透并覆盖胎体,避免胎体外露。
胎体材料的铺设方向是行车方向,从低处开始向上并沿桥宽方向接缝,搭接长度在长度方向不小于100mm,宽度方向不少于60mm,且必须避免形成宽度方向的通缝。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的搭接要错开,间距不少于幅宽的1/3,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防水涂料层上,细沙过渡层是关键环节,粒径控制在0.7~1.0mm,施工时需过量铺撒并去除浮沙,确保最后一遍涂料均匀涂布,不留空隙,通过滚压使其与胎体牢固粘结。干燥后,多余细沙需要清理干净,以保证表面平整度。
在施工过程中,行车道防水层的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必须低于防水涂料的耐热度,以防止高温影响材料的性能。同时,对于节点部位,尤其是伸缩缝、排水孔和转角,务必给予特别的防水处理,避免积水和渗漏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胎体增强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严禁使用再生料生产的无纺布或长丝无纺布,以确保材料的品质和防水效果。在施工前,务必用防水密封材料填充混凝土表面与周边结构的缝隙,确保整体防水系统的完整性。
总的来说,胎体增强型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需要精确操作,严格执行各步骤,以确保防水性能和结构强度的双重保障。每个细节的把控,都关乎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耐用性。